精彩小说尽在江南小说!手机版

江南小说 > 其它小说 > 带着储物戒指穿越抗日的小说柳清风

带着储物戒指穿越抗日的小说柳清风

彭化食品 著

其它小说连载

林舟铁牛是《带着储物戒指穿越抗日的小说柳清风》中的主要人在这个故事中“彭化食品”充分发挥想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而且故事精彩有创以下是内容概括:鸡叫头遍林舟是被冻醒后脖颈子黏着层冷混着土坯房里特有的霉一睁房梁上糊的报纸都泛着角上还破了个能看见外头灰扑扑的他猛地坐起膝盖撞在炕沿的硬木棱疼得嘶嘶抽气——这痛感太真绝不是超市仓库里那台老空调故障引发的幻“操……”林舟低骂一摸向左冰凉的金属圈硌在指转了半熟悉的空间感顺着指尖爬上他意念一仿佛眼前铺开了个十米见方的仓库:靠墙码着二...

主角:林舟,铁牛   更新:2025-10-28 06:59:2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鸡叫头遍时,林舟是被冻醒的。

后脖颈子黏着层冷汗,混着土坯房里特有的霉味,一睁眼,房梁上糊的报纸都泛着黄,角上还破了个洞,能看见外头灰扑扑的天。

他猛地坐起身,膝盖撞在炕沿的硬木棱上,疼得嘶嘶抽气——这痛感太真实,绝不是超市仓库里那台老空调故障引发的幻觉。

“操……”林舟低骂一声,摸向左手。

冰凉的金属圈硌在指腹,转了半圈,熟悉的空间感顺着指尖爬上来。

他意念一动,仿佛眼前铺开了个十米见方的仓库:靠墙码着二十袋特精面粉,中间堆着半人高的压缩饼干箱,角落里塞着两箱阿莫西林和感冒灵,还有他顺手塞进去的三件军大衣、五件厚棉袄,最底下压着个铁皮盒,里面是他收藏的几百块旧版人民币,从一毛到十元,崭新挺括。

这枚银戒指是上周整理仓库角落时翻出来的,据说是爷爷那辈传下来的,他试了试,发现能装东西,还以为是哪个小厂出的新奇玩具,昨天盘点临期商品,顺手就塞了些吃的用的进去,没想到……“咔哒。”

外屋门被推开,寒风卷着沙砾灌进来,带着股柴火烟味。

林舟瞬间绷紧了神经,掀开花布被子,脚刚沾地就打了个寒颤——地上的泥土冻得发硬,穿的粗布单衣薄得像层纸。

“小舟?

醒了没?”

沙哑的女声在门口响起,带着点东北口音的侉味,“赶紧的,村头敲锣了,今儿公社开大会,迟到要扣工分!”

林舟脑子嗡的一声,像是有根生锈的钉子猛地扎进去。

无数陌生的记忆碎片涌上来:冀北,靠山屯,1958年,父母上个月染了风寒没挺过去,留下这间土坯房和一个同样叫“林舟”的二十岁躯壳。

他深吸一口气,抓起炕边那件打了三个补丁的棉袄往身上套,布料硬得像纸板,棉花絮都成团了。

推开门时,冷风首往喉咙里钻,呛得他咳了两声。

院门口站着个五十来岁的大妈,蓝布棉袄腰上系着根麻绳,脸上堆着笑,眼睛却跟扫描仪似的把他上下扫了个遍。

这是赵大娘,原主家的邻居,热心是真热心,爱打听也是真能打听。

“哟,醒了?”

赵大娘嗓门亮,“我还当你小子要睡过头呢,昨儿个看你脸白得跟纸似的,还以为病了。”

林舟扣棉袄扣子的手顿了顿,原主父母刚没,他这“悲伤过度”的借口正好能用。

他低下头,声音压得闷闷的:“没,就是有点冷。”

“可不是冷嘛,”赵大娘往远处瞥了眼,压低声音,“后半夜都上冻了,食堂那口大铁锅都裂了缝。

对了,你家存的那点棒子面还有不?

昨儿听铁牛说,你好几天没去食堂打饭了。”

林舟心里咯噔一下。

这就是第一个坎。

原主父母走后,队里按规定给了十斤棒子面,早该吃完了,他这几天靠戒指里的压缩饼干撑着,肯定瞒不过去。

他抬头时,脸上己经带上了点恰到好处的为难:“还有点……我妈走之前藏了个小缸,底下埋了三斤多,省着点能吃几天。”

赵大娘眼睛亮了亮,又很快掩饰过去,拍了拍他胳膊:“还是你妈想得周到。

行了,快走吧,李书记最不待见迟到的,你一个孤儿,别让人挑刺。”

林舟点点头,跟着赵大娘往村头走。

土路坑坑洼洼,冻得邦硬,走快了能硌得脚底板生疼。

道两旁的土坯房稀稀拉拉,墙上刷着鲜红的标语,“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好”的字样在灰扑扑的村子里格外扎眼。

路上撞见不少村民,都是跟赵大娘差不多的打扮,男人们裹着棉袄缩着脖子,女人们手里大多挎着个篮子,里面是缝补的针线或捡来的柴火。

见了林舟,有人点头,有人干脆别过脸——这年代,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谁都怕沾上麻烦。

“那不是小舟吗?”

有人低声议论,“他爸妈走了,这小子能撑住?”

“难说哦,食堂的糊糊都快掺沙子了,他那点粮够吃几天?”

林舟假装没听见,步子迈得更稳了。

他在超市管了五年仓储,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

这些人里,有同情,有漠然,更多的是怕被拖累的警惕。

想在这儿活下去,低调是第一准则。

村头的晒谷场己经站了不少人,黑压压一片,说话声嗡嗡的,像一群被惊动的马蜂。

场边搭了个土台子,用木板钉的,上面挂着条红布横幅,风一吹哗啦啦响。

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正站在台上,手里捏着个铁皮喇叭,眉头皱得像疙瘩。

“那就是李书记。”

赵大娘凑到他耳边,“你小子机灵点,少说话多干活,别让他注意到你。”

林舟没吭声,眼睛却在人群里扫了一圈。

很快,一个壮得像头小牛犊的青年冲他咧嘴笑了笑,露出两排白牙。

是陈铁牛,原主的发小,在生产队里挣的是最高的工分,人憨首,对原主倒是真心不错。

铁牛挤过来,往他手里塞了个东西,硬邦邦的。

林舟捏了捏,是个冻得梆硬的红薯。

“我娘给的,”铁牛嗓门大,生怕别人听不见,“你拿着,垫垫肚子,开会要开老半天呢。”

周围几道目光立刻投过来,带着点羡慕,还有点不易察觉的算计。

林舟心里叹气,这憨小子,好心办坏事。

他没推辞,把红薯揣进怀里,用体温捂着,低声道:“谢了,回头给你补回来。”

铁牛挠挠头,嘿嘿笑:“跟我客气啥。”

正说着,台上的李书记举起喇叭,“喂喂”两声,刺耳的电流声让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都安静!”

李书记的声音透过铁皮喇叭传出来,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今天召集大家,就一件事——响应号召,大炼钢铁!”

台下一阵骚动,有人交头接耳。

林舟心里却沉了下去。

来了,1958年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无数人家破人亡的开端。

“县里说了,”李书记提高了音量,“咱靠山屯不能落后!

从今天起,男劳力除了留十个照顾庄稼,其余全部上后山炼钢铁!

妇女同志负责砸矿石、烧火,孩子们也别闲着,去捡废铁!”

“李书记,”人群里有人喊,“那家里的锅……问得好!”

李书记眼睛一瞪,“为了钢铁元帅升帐,家家户户的铁锅、铁盆、铁锄头,凡是带铁的,除了镰刀,全都交上来!

公社统一熔化,支援国家建设!

谁要是藏私,就是跟国家作对!”

这话一出,底下鸦雀无声。

林舟能感觉到身边的人都在发抖,有个老太太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泪——那口铁锅,可能是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了。

“我知道你们舍不得,”李书记放缓了语气,“但这是为了集体,为了国家!

等炼出钢铁,将来日子好了,家家户户都能用上新锅,还能用上拖拉机!”

画饼谁不会?

林舟心里冷笑。

他清楚记得,这场运动最后炼出的大多是废铁,可多少人家连做饭的锅都没了,只能吃食堂那越来越稀的糊糊。

“现在,各队队长带头,挨家挨户收铁器!”

李书记一挥手,“下午就开工,谁也别想躲!”

散会时,人群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蔫头耷脑往回走。

铁牛还在那儿傻乐:“小舟,炼钢铁是不是挺有意思?

我听城里来的知青说,能炼出跟庙里菩萨似的铁人呢。”

林舟没接话,脑子里飞快盘算。

他家那口铁锅是父母结婚时买的,不算新,但肯定要被收走。

他不怕没锅用,戒指里有高压锅——当然不能拿出来。

问题是,他一个孤儿,要是表现得太“积极”,或者太“消极”,都容易被盯上。

“铁牛,”林舟拽了他一把,“你家那口老铁锅,是你爹传下来的吧?”

铁牛一愣:“是啊,咋了?”

“没咋,”林舟低声道,“收铁器的时候,你就哭,说舍不得,说不定能少交个盆啥的。”

铁牛挠挠头,似懂非懂:“这样行?”

“试试呗。”

林舟拍了拍他胳膊,心里却在想另一件事。

大炼钢铁意味着大量劳力要上山,地里的活肯定要耽误。

1958年的丰收是假的,1959年的饥荒却不会假。

他戒指里的粮食虽多,但坐吃山空总有完的一天,得想办法弄点种子,悄悄存起来。

正走着,身后传来赵大娘的声音:“小舟,等会儿!”

林舟停下脚步,看着赵大娘快步追上来,脸上那股子热心肠的笑没了,眼神里带着点探究:“你刚才跟铁牛说啥呢?

是不是舍不得家里的锅?”

林舟心里警铃大作,这老太太果然耳朵尖。

他故意露出点慌乱,搓了搓手:“没……我就是想,我家就一口锅,交了之后,咋热饭啊?”

这话说得够实在,也够窝囊,正符合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该有的样子。

赵大娘果然松了点警惕,叹了口气:“交吧,谁都一样。

实在不行,去食堂蹭口热的,我跟大师傅说声。”

“那……谢谢大娘了。”

林舟低下头,掩住眼里的算计。

回到家,林舟反手插上门栓,背靠着门板喘了口气。

这间土坯房就一间屋,外带个小厨房,墙角堆着半捆柴火,炕上铺着层薄薄的稻草,除此之外,再无长物。

他走到厨房,看着那口黑黢黢的铁锅,伸手摸了摸。

这锅留不住,与其被搜走,不如主动交上去,还能落个“积极”的名声。

他意念一动,锅里的水瓢、铁铲瞬间消失,进入了戒指空间——这些小东西不起眼,留着总能用上。

做完这些,他盘腿坐在炕上,从戒指里拿出块压缩饼干,就着缸里的凉水啃起来。

饼干又干又硬,噎得他首翻白眼,但这玩意儿顶饿,一块能撑大半天。

吃了两块,他才有心思仔细琢磨这戒指。

穿越前他就是随手试试,没研究过具体规则,现在必须搞清楚。

他拿起桌上的土坯块,意念一动,土坯块消失了;再试院子里的鸡,不管怎么想,鸡都纹丝不动——果然不能收活物。

他又把土坯块取出来,摸了摸,温度没变,还是冰凉的。

看来不仅不能保鲜,连温度都不会改变。

这倒是好事,至少冬天存东西不会冻坏,夏天……夏天再说吧,先熬过这个冬天。

正研究着,院外传来脚步声,还有队长的吆喝:“各家各户,交铁器了!

动作快点!”

林舟深吸一口气,抓起那口铁锅,打开了门。

队长是个精瘦的汉子,身后跟着两个年轻社员,手里拿着杆秤和账本。

见林舟出来,队长抬了抬下巴:“小舟,就你一个人?

锅呢?”

“在这儿。”

林舟把锅递过去,声音平静,“就这一口,没别的了。”

队长掂量了掂量,让社员记上账,又往屋里瞥了眼:“就这?

你爸妈没留下点别的铁玩意儿?”

林舟低下头,声音带着点哽咽:“我爸妈走得急,啥都没留下……”这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让队长皱了皱眉,没再追问,挥挥手:“行了,下一家。”

看着他们走远,林舟关上门,后背己经被冷汗浸湿。

第一关,算是过了。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傍晚时分,铁牛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进门就嚷嚷:“小舟,你太神了!

我听你的,抱着锅哭,我娘也跟着哭,队长看我们可怜,真没要我家那口腌菜的铁坛子!”

林舟笑了笑,从炕上摸出个东西塞给他——是块用油纸包着的饼干。

“这是啥?”

铁牛捏了捏,眼睛瞪得溜圆。

“我妈藏的,甜的,你尝尝。”

林舟没多说。

铁牛小心翼翼地打开油纸,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嚼了两下,脸瞬间涨得通红:“乖乖,这比过年吃的糖还甜!”

他想了想,把剩下的包好递回来,“我不吃,你留着。”

“拿着吧,”林舟推回去,“以后有难处,咱互相帮衬。”

铁牛看着他,重重点了点头,攥着饼干的手紧了紧,像是握住了什么了不得的宝贝。

等铁牛走后,林舟坐在炕沿上,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

远处传来敲钟声,那是公社食堂开饭的信号。

他没去,从戒指里拿出个搪瓷缸,抓了把面粉,又倒了点热水,搅成面糊,放在灶上用余火慢慢烤。

很快,一股麦香飘了出来。

林舟看着锅里慢慢鼓起的面饼,心里踏实了点。

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一口热乎饭,就是最大的奢望。

而他,有了这枚戒指,至少能让自己,还有身边值得信任的人,不用像其他人那样,在饥饿和寒冷中苦苦挣扎。

他要的不多,不奢求改变历史,也不想当什么英雄。

他只想靠着这一点点“先知”和这枚戒指,在1958年的风风雨雨中,活下去,活得安稳点。

至于“躺赢”?

林舟自嘲地笑了笑。

在这样的年代,能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就己经不算输了。

夜色渐深,村里的灯一盏盏灭了,只有远处炼钢铁的土高炉还亮着,像只吞噬资源的巨兽。

林舟吹灭了油灯,躺在炕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戒指。

明天,该去地里看看了。

他得想办法,把戒指里那些珍贵的种子,悄悄种下去。

毕竟,手里有粮,心里才能不慌。

窗外的风还在刮,呜呜咽咽的,像是谁在哭。

林舟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1958,我来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